热线电话

13576585688

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联系我们

电话:13576585688

传真:13576585688

地址:江西宜丰县工业园工信大道60号

邮箱:65220779@qq.com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迪口镇科特派:竹炭里的“黑科技”

发布时间:2024-06-19 14:54
“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我们公司就有一支!”福建省建瓯市恒顺炭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家华自豪地说道。
 
2021年3月22日下午,正在福建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听说近年来在科技特派员团队的指导下,茶园突出生态种植,提高了茶叶品质,带动了茶农增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他指出,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总书记点赞的这支“科技特派员”队伍,就是从福建省南平市走出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
 
无独有偶,位于迪口镇的福建省建瓯市恒顺炭业有限公司也有这样一支科研技术过硬的科技特派员队伍,长期以来帮助企业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企业提供强劲有力的技术支持服务。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竹醋综合利用研究科特派团队在恒顺炭业查看燃料棒
 
 
 
 
 
 
 
 
 
 
 
“黑科技”解燃眉之急
 
 
 
 
“跟农林大学的科特派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对我们公司帮助是极大的!这几年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科特派在恒顺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的燃料棒,解决了武夷山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正山小种红茶松材烟熏工艺所需燃料的问题。”周家华说道。
 
据悉,正山小种红茶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技艺是宝贵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茶的集中生产地--桐木村,位于武夷山脉南麓、九曲溪源头,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域。制茶所需的松材一般从周边乡镇甚至周边县市调运。然而,从外地调运的松材极易引发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将对国家公园森林生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而整村茶叶生产迁出原产地的成本过高,将造成古法正山小种产业凋零、非遗技艺失传的风险。
 
正值进退维谷之时,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指向了科技创新,探索以生物质燃料棒替代松材解决正山小种用材问题,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
 
福建农林大学生物质化学工程与机能材料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林产化工及生物质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推广,具有较成熟的理论、技术和经验。为了更加顺利地完成南平市提出的正山小种燃料棒攻关任务,课题组成员唐丽荣博士与骨干队员黄彪、陈学榕等教授组建了“传统正山小种专用燃料棒”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派出单位和受援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团队进一步深度对接建瓯市恒顺炭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传统正山小种专用燃料棒研发和技术攻关,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为企业的正山小种专用燃料棒的生产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竹醋综合利用研究科特派团队与恒顺炭业在武夷山桐木村茶厂(正山小种专用燃料棒试验)
 
在研发过程中,科特派团队与企业默契合作,利用锯末等农林产业剩余物,采用机械力化学技术将松材抽出物、木屑与粘结剂有效糅合,以木质炭粉为辅助成型剂,仿生松树树脂道分布结构,首次研制成功正山小种专用燃料棒。通过对燃料棒制备过程中原料选购、成分配比、压制成型工艺等的优化,开发出能满足于传统松材烟熏工艺要求、产品质量稳定的燃料棒。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竹醋综合利用研究科特派团队与恒顺炭业在武夷山桐木村茶厂(正山小种专用燃料棒试验)
 
2020年7月下旬,正山小种专用燃料棒科研团队以武夷山桐木村茶青为原料,在武夷山市骏德茶厂开展正山小种专用燃料棒和传统松材制作烟熏正山小种红茶生产性对比试验,两种试验茶样通过了国家质量检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正山小种专用燃料棒制茶在同等工艺条件下,达到与传统松木烟熏相近的效果。
 
 图为:研发成功的正山小种专业燃料棒(烟熏)
 
 
 
 
 
 
“融合技”展强劲生命力
 
 
 
 
“我每次去学校找教授们请教问题时,看到他们都是埋在各种各样关于茶叶的书籍里,茶叶样品贴着小标签摆满长桌;当他们来到厂里的时候,喝各种用炭棒熏出来的茶叶,一刻也没停过。在我眼里,做研究的人是扎在书堆里的,更是脚踏实地反复尝试和坚持。”周家华深有感触。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竹醋综合利用研究科特派团队在实验室进行茶样冲泡
 
建瓯市恒顺炭业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竹制机制炭和竹醋液及其制品的生产与销售。长期以来,企业在生产竹质机质炭材料和高品质竹醋液精制过程中存在对生产工艺的理论认识不深入,产品品质不稳定,能耗高,新产品开发进度慢等问题。在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后,科特派团队强化科技服务意识,结合企业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为企业生产关键的共性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促进工艺流程的优化,节能降耗,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促进地区产业技术创新和资源高值化利用,基于与建瓯市恒顺炭业有限公司的长期交流合作,团队联合企业申请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助力经济”重点专项项目、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项目拟充分利用锯末等农林废弃物,研制正山小种专用燃料棒以替代松材,保障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安全,防范和化解传统正山小种制作过程因调运松材而引发疫情的隐患,解决当前正山小种红茶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保障民生的突出矛盾。通过调控烟熏程度,研发能满足传统松材烟熏工艺要求、产品质量稳定的燃料棒,克服因松材含脂量不均匀造成正山小种品质难控的缺陷。目前,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已获批。
 
“我们与科特派团队的合作还在继续,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科特派的技术指导,相信有他们的鼎力支持,我们会越做越好!”周家华信心十足。
 
 
 
 
 
 
“科技之花”遍地开
 
 
 
 
迪口镇竹林面积23.8万亩,竹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强”与“不强”是直接关系农民“富”与“不富”,农村产业“兴”与“不兴”的大问题。
 
 
 
图为:迪口镇万亩竹林(航拍图)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和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巩固、完善、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迪口镇在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思路上,以“科技强企、科学助农”为抓手,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搭建科技特派员一体化服务平台,完善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夯实科技特派员工作基础,营造关心关注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浓厚氛围,为科技特派员团队将科技力量从实验室“搬”进企业、“植”入农村创造良好条件。
 
目前,迪口镇拥有省级科技特派员7人,市级科技特派员1人,科技特派员团队4支,涉及竹醋综合利用、竹笋精深加工、水稻产业服务等领域,带动农民增收2000余户,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1000余人,切实带动农民增收。
 
 
 
 
图为:福建华迪农业科学研发中心的水稻产业服务科特派团队在迪口镇开展稻螺生态种养技术培训
 
图为: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特派团队在福迪安然食品有限公司竹产业基地现场调研
 
“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持续推进,让“科技之花”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愈开愈盛;而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的不断延伸,使创新创业氛围愈加浓厚,科技成果持续发力,转化成效愈加明显。
 
结合区域特色,建立新型产业化企业,加速农村市场化建设,迪口镇也在努力打造“迪口样板”,以科技之力助推农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点燃“科技引擎”。